高铁风驰电掣 “中冶蓝”追风逐梦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参建北京铁路枢纽丰台站改建二标段钢结构工程
●王珺
“目前,新丰台站已开通运营,丰台站的重新发车,充分优化了北京西、北京等车站功能,各车站分工更加科学合理。”在丰台站负责线路调度工作的小刘介绍道。新丰台站在适应城市发展、体现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特大型城市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在工程建设中,将“高铁、普铁、地铁”等运输资源更科学地汇集于铁路站让“无缝”换乘更便捷,让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作用的发挥,切实改善旅客出行问题。
据了解,由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参建的北京丰台站采用双层车场设计,形成“顶层高铁、地面普速、地下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地铁10号线和地铁16号线在车站地下通过,丰台站将客运专线、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双层车场布置,属国内首创,使旅客出行更方便顺畅。
改建后的丰台站其设计理念先进、车站规模宏大、设备设施完善、功能发挥全面,“颜值”高、“内在”更亮眼,成为北京规模最大的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了“顶层高铁、地面普铁、地下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提升了首都铁路枢纽综合服务能力,方便旅客“无缝”换乘城市交通,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在工程建设中,二十二冶项目部运用BIM技术、二维码技术、私有云技术、智能工业网、大数据分析等五大技术手段率先推出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实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通过钢结构自动套料模块,实现项目工业化生产管理,精确管理到每一张钢板,钢板数据准确率100%,提升套料效率达80%以上,提升钢板利用率达1%以上,从最优化的材料调用到精准下料形成完整的材质追溯,实现零件、钢板、余料三者的交互查询。
“在施工中,我们通过出库构件利用运输管理模块,实现了项目工业化运输管理,监控运输轨迹,发货构件与模型链接,管理发货清单、车辆及司机;通过平台系统,实现工程工业化安装管理,从构件运达至施工现场的扫码入库、吊装过程影像记录、自然不利因素的数据预测、焊接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到焊接完成的焊缝超声波检测进行全程的安装数据管理,确保焊接质量达到最高水平。”在采访中,负责项目技术工作的小刘告诉记者。
如今,高铁动车已经从丰台站风驰电掣般行驶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作为建筑行业“国家队”的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将继续牢记使命,拼搏奋斗,不怕牺牲,将人民放在心中的第一位,为中国的铁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谱写中国铁路的新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