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坚持系统观念,建设“四互型”学生干部队伍
作者:刘锟 温瑶
2018年以来,部分学校学生会的工作和干部中存在的功利化、庸俗化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再次引发深度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观念,不难发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之间、环节与整体之间关系顺畅,达到优化状态。
一、科学设置岗位,明确职能分工,建立互重共成好基础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拧紧“设置关”。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校情、院情和班情的不同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组建了一支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学生干部队伍,明确设岗定责,厘清工作内容,避免出现权责不清、功能重复、机构臃肿、人员闲散等情况,做到人有位、位有职、职有效,实现学生干部队伍结构的最优化,同时增强学生干部的职责认同感,建立互重共成好基础。
二、优化选拔机制,提高人岗适配,营造互信共生好氛围
系统观念认为,要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上、从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上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出规律、建立秩序,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其次要加强前瞻性思考,把好“选拔关”。为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定了全面的选拔标准,既注重学生的个人气质、语言表达、组织协调、思维逻辑、仪表仪态等显性能力,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道德情操、学习能力等隐性品质的考察。同时,群众基础和服务意识也是学院评判学生干部胜任力的重要指标。此外,学院还很重视不同岗位的差异化需求,提高人岗适配度,优化整体干部队伍配置,增强学生干部的团队安全感,营造互信共生好氛围。
三、严格培养机制,注重养用结合,养成互助共赢好习惯
系统观念认为,要用开放的复杂系统的观点研究问题。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第三要加强全局性谋划,严格“培养关”。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认为,学生干部培养要遵循“成人、成才、成功”的成长规律。在整体谋划上,既制定整体的培养目标,也兼顾具体的实施方案,将长远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在具体内容中,既注重管理能力、知识体系的提升,又加强学生干部的政治觉悟、理想信念、品格修养、创新能力、情绪控制、文化底蕴提升等方面的培训。在培养方式上,遵循“认知-实践-再认知”原则,既对外开放,采用“输血式”培训,做到养用结合、知行合一,也向内衍生,实行“造血式”培养,激发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和生长力,增强学生干部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养成互助共赢的好习惯。
四、完善评价机制,坚持赏罚分明,形成互促共进好风气
系统观念认为,要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思考发展。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第四要加强整体性推进,重视“评价关”。基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学生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以年度为单位开展考评工作,明确评价主体,明确评价内容,厘清评价焦点,采用个人自评、部门互评、群众考评等多维度的评价形式,结合考察学生干部工作实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辅导员班主任反馈意见等多种途径,全面多维地对学生干部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考察。同时,学院有机结合鼓励机制与竞争机制。对考核优秀的学生干部及集体启动奖励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及要采取批评或惩罚措施,通过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形成互促共进好风气。
总体而言,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设置-选拔-培养-评价,每一个环节既相互独立、自由运转,又相互关联,彼此作用。因此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把好“四关”,才能建设出一支互重共成、互信共生、互助共赢、互促共进的“四互型”学生干部队伍,也才能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学生工作骨干,共同维护组织形象,展现新时代大学生良好风貌。
相关推荐: